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查看全部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咏怀古迹五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示儿(父子扶携反故乡)、邯郸宫人怨(邯郸陌上三月春)、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推荐游戏: 【凤鸟鸣西海】的下一句是什么、【南风一扫胡尘静】的下一句是什么、【水蓼冷花红簌簌】的下一句是什么、【中男绝短小】的下一句是什么、【妇人在军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绿鬓成霜蓬】的上一句是什么、【可感悍妇仁】的上一句是什么、【灯底裁缝剪刀冷】的上一句是什么、【柳色春藏苏小家】的上一句是什么、【岂得安居不择邻】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