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宫之奇谏假道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宫之奇谏假道 赏析

宫之奇谏假道

作者:左丘明 朝代:宋朝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宫之奇谏假道译文及注释

明朝时期的解缙受成祖诏命为“虎顾众彪图”题诗,诗句是:“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成祖看了诗句之后,不由得百感交集,立即下令夏原吉到南京将太子迎接回宫。...查看全部

宫之奇谏假道评析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登乐游原塞上曲陇西行息夫人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好了歌注(陋室空堂)行香子(一叶舟轻)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

推荐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推荐游戏: 【河广传闻一苇过】的下一句是什么【[8] 目极心更远】的下一句是什么【夜来南风起】的下一句是什么【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下一句是什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下一句是什么【人间要好诗】的上一句是什么【苏台籍籍有能声】的上一句是什么【四弦一声如裂帛】的上一句是什么【狐藏兰菊丛】的上一句是什么【石戴古车辙】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室私心  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同“暗室亏心”。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