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召公谏厉王止谤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 赏析

召公谏厉王止谤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译文及注释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宗早朝后非常高兴地回到家里,他的妻子问他说:“夫君的样子非常高兴,有什么喜事呢?”伯宗说:“今天我在朝上奏事,大夫们都夸我和阳处父(晋国的太傅)一样有智慧。”...查看全部

召公谏厉王止谤评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查看全部

召公谏厉王止谤题解

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梦仙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石鼓歌积雨辋川庄作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满江红(小小寰球)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

推荐诗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推荐游戏: 【功成画麟阁】的下一句是什么【三杯吐然诺】的下一句是什么【欢言得所憩】的下一句是什么【何日平胡虏】的下一句是什么【无如饮此销愁物】的下一句是什么【丈夫好新多异心】的上一句是什么【应写黄庭换白鹅】的上一句是什么【赤松若可招】的上一句是什么【秦娥梦断秦楼月】的上一句是什么【气势两相高】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昂自若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