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召公谏厉王止谤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召公谏厉王止谤 赏析

召公谏厉王止谤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译文及注释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宗早朝后非常高兴地回到家里,他的妻子问他说:“夫君的样子非常高兴,有什么喜事呢?”伯宗说:“今天我在朝上奏事,大夫们都夸我和阳处父(晋国的太傅)一样有智慧。”...查看全部

召公谏厉王止谤评析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查看全部

召公谏厉王止谤题解

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双燕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离思五首其四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满江红(小小寰球)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七律(饮茶粤海未能忘)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寄别李德远(李侯不恨世卖友)

推荐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推荐游戏: 【越鸟从南来】的下一句是什么【脚著谢公屐】的下一句是什么【十步杀一人】的下一句是什么【长安白日照春空】的下一句是什么【却下水精帘】的下一句是什么【白露垂珠滴秋月】的上一句是什么【有人楼上愁】的上一句是什么【酒别吴娃劝不休】的上一句是什么【骢马卧霜羸】的上一句是什么【羸饿无人牧】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嗳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