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赏析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朝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创作背景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查看全部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鉴赏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查看全部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部分译文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原本是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冯弘的后裔。冯弘因不能忍受投降北魏,逃亡去了高丽国,派其子冯业带领三百人飘海归顺晋。冯弘灭国之后,冯业留在番禺,到了他的孙子冯融,侍奉...查看全部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注释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⑷三...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野老琴台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南歌子(云鬓裁新绿)长安古意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即事(复楚情何极)

推荐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推荐游戏: 【[5] 水续万古流】的下一句是什么【一鳌既顿颔】的下一句是什么【靖安宅里当窗柳】的下一句是什么【红板江桥青酒旗】的下一句是什么【父母养我时】的下一句是什么【不忍云间两分张】的上一句是什么【大明夜已残】的上一句是什么【飞堕酒楼前】的上一句是什么【矫诬实多】的上一句是什么【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落黄泉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