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郑庄公智平叛乱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哲理故事的作文大全 > 郑庄公智平叛乱

郑庄公智平叛乱

春秋时期,有著名的“五霸”,其实在“五霸”之前,就有郑庄公称霸于诸侯。郑庄公名叫寤生。虽然他是一国之主,但他的母亲武姜却不喜欢他,时时偏护他的弟弟共叔段,总想把小儿子推上王位。

郑庄公封给弟弟共叔段一个叫“制”的地方,武姜并不满足这个封赏,要他给弟弟改封一个叫“京”的地方,郑庄公没有拒绝,欣然同意了。于是人们称共叔段为“京城大叔”。

共叔段依仗着母亲对他的宠爱,认为哥哥拿他没有办法,就不断扩充势力,欲与郑庄公对抗。大臣们见了非常着急,都来劝说郑庄公,让他加以防范,以免羽翼养成,造成后患。郑庄公却说:“看看再说吧。”似乎对共叔段的野心并无限制。

不久,共叔段便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地区,进一步暴露了他反叛的野心。他集结兵力,修治城廓,打造武器,征调士卒和战车,就要偷袭都城了。他还与母亲武姜商量好,里应外合,谋取国君之位。

对于这些情况,郑庄公似乎并不在意。他依旧按规定的时间去洛邑朝见周天子。共叔段认为郑庄公不在都城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便来袭取都城。他还假借郑庄公的名义,说是来帮助守卫都城的。

谁知郑庄公在都城附近埋伏了大量的战车和士兵,阻击了来袭都城的共叔段。见阴谋暴露,共叔段便退兵回到京城,不曾想郑庄公已经派兵占领了京城,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逃到鄢地去了,郑庄公派兵追到鄢地。共叔段在逃亡的过程中,被迫自杀了。这样,共叔段谋反行为大白于天下,而郑庄公的行为是为了保卫国家的权力。

其实,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纵容支持下,早已有了篡位的意图,对此,郑庄公并不是不知道,但在最初的时候,共叔段并没有暴露他的罪行,同时又有母亲的保护,他只得慢慢忍受,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后来,共叔段的叛意已露端倪,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如果郑庄公此时采取行动的话,仍会落得个凌母欺弟的不义名声。直到共叔段谋反日期已定,并且正式开始行动了,郑庄公才断然采取行动,一方面开展宣传攻势,另一方面用武力给予镇压,让国人了解共叔段的真面目。结果是,共叔段众叛亲离,兵败自杀,而郑庄公又显得宽宏大度,仁至义尽,这便是郑庄公的高明之处。

【哲理启示】:

当阴谋家的阴谋正在酝酿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要轻举妄动。等到他的阴谋将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再给他沉重的一击,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作文: 第一次养小鸡玩橡皮泥看奥运会称赞走在秋天今天我是小厨师我是小学生啦为爸爸做生日蛋糕保护生命我的相册

标签:郑庄公智平叛乱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锤打人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