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转化差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棉对差生,作为教育者必须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并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促使他们进早转化。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及早走出误区
“差生”这一现象在教育教学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生并不代表永远差,什么都差,只要教育者根据反馈信息,通过诊断,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在这基础上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他们的学习信息,都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转化的。很多年来,不少教育者勤耕教台、悉心实践、积极探索,尝试素质教育中差生如何转化的问题,往往费时劳神却收效甚微或屡败静退。笔者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基础上,紧系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在如何对待暂差生这一问题上,一部分教师还陷在误区里。
1、打时间战
某些教师为了提高暂差生的学习成绩,专门在时间上下功夫,中午留,放学留,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等。这是一种熬时间、耗体力、拼精力的做法,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2、缺乏耐心
某些教师认为差生太难转化,因为歧视差生,轻则责怪、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轰回家去,造成差生自尊心受损,产生“破罐子破摔”、“我不如人”的心理。长此以往,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帮助,一再消极、畏难,也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毅力和动力。有诗曰: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如夜。如果教师用热心、耐心、诚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相信定会收到“润物而无声”的良好效果。
3、给其定型
很多教师只要一提到学生,常会给其定型,哎,这位学生这么差,没救了!不要管他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差生不是先天注定的,之所以成绩落于他人之后,也是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出,这是作为教育者该永远坚信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关爱之心去发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4、拒绝给“爱”
“师爱”,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可有些教师却很吝啬,只将其奉献给优秀生,对差生讨厌万分,这势必加大差生同教师间的距离,产生人为的疏远和压抑感,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是一种不完全的爱,它与“师爱”背道而驰,与被世人誉为“红烛”“圆丁”、甘为“铺路石”的精神更是格格不入。面对差生,粗暴草率、简单消极的教育法是不足取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应积极而非消、主动而非被动、发展而非静止地探索有效之法、转化之法,及早走出教育的误区。
二、给差生一点优越感
对于一个在教师眼里一贯是差生的学生,用训斥、讲大道理的方式有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或司空见惯了。记得去年第一学期,我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差生交谈,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赶,是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的……本以为一番忠言,能令他们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殊不知,当时的他们表现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事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考起试来依然不及格。于是,我试着实行了另一种办法……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把几位最差的同学叫到身旁,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每位同学都与面前人相比,看看每次作业或考试谁第一名。”事后,我每天从工作中或闲暇时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并嘱咐班委平时要多给予几位同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一个星期下来,句仅在默写词方面,他们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从前不管他们默多少字词,总只能得三四十分,现在都保证了七十分以上,其中几位还默了好几次一百分。看着他们那因得了“第一名”而高兴万分的模样,我知道,是优越感让他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有了胜利的喜悦,更有了进步的勇气。优秀生需要师爱,差生更需要师爱。教师只要对他们热情接近、关心信任,给予公正无私的帮助,激活其“闪光点”,创设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一定的优越感,树立他们的信心,扶持他们更好地学习,相信一定能使他们很快地赶上学习队伍。
三、从情绪上找方法
一个差生就是其自身而言,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同学不相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可他们自身的消极情绪却是捆扰他们前进的一个天敌。情绪,顾名思义,就是心绪、心情,四人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他是人心理状态的外部活动的晴雨表。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教育者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教育效果。当他们情绪低时,可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之,帮他们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期待与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是充实的、美好的,该积极地去棉面对。当他们已通过自己机的努力进步时,我们就可根据“霍桑效应”,在成功出激励之。少年的思想远没有定型,他们的可塑性还很强,落后只是暂时的。作为教导者,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采取科学、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使他们的心灵开辟出一块绿茵茵的芳草地。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很大进步的!
相关作文: 江南水乡、我真倒霉、弟弟洗澡、我的那老师、我喜欢的故事、滴水观音、快乐是什么150字、危险的马路、学雷锋做好事、春天的云标签: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