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旅
昨天,骄阳似火,爸爸、妈妈带我乘着火车,经过23小时的颠簸,终于在今天下午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先远眺延安的象征——宝塔山,然后,来到了杨家岭。杨家岭是毛主席等领导人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我们首先来到了中央大礼堂。它是1942年落成的,长35米,宽30米,可容纳千余人,这里曾经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大礼堂的中央有朱德和毛主席的头像,两边各有三面党旗,前面是一张陈旧的演讲台。我走到讲台,感觉作为革命的接班人很自豪。接着,我们穿过中共中央办公厅,来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参观。这些故居相邻,是窑洞,虽然不豪华甚至很破旧,但你可别小看它。据导游介绍,洞里冬暖夏凉,因为洞周围的泥土比较厚实,能隔热、挡风沙、挡寒气。我真想在这里住一晚,可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窑洞,回到了酒店。
延安真是革命圣地,这次红色之旅让我见识到了党的丰功伟绩。我要把革命前辈们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用在学习上,做好党的接班人。
相关作文:
压岁钱怎么用、
中国少年、
秋天的童话、
有趣的小猫、
累坏我了、
亲子运动会、
生病真难受、
天上的小精灵、
养金鱼、
意想不到的事
标签:延安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