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鸡鸣汤包

鸡鸣汤包

鸡鸣汤包是一种南京的特色小吃。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总能吸引许多的食客前来品尝。试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天,你饥肠辘辘地走进鸡鸣汤包店,一股浓浓的热气便伴随着肉香便扑面而来。坐在暖暖的大堂一角,点一笼鸡汁汤包,坐在桌前,看着还冒着热气的竹笼里躺着八个胖嘟嘟,白乎乎的小汤包,大快朵颐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呢?

鸡鸣汤包着实特别。其他的汤包和小笼包的褶子都是仰面朝天的,而鸡鸣汤包的褶子则是在底部,从表面上看,只有一个小小的圆皱,可爱极了。它的外皮看上去仿佛吹弹可破,里面的汤汁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流出来似的。其实,从揭开笼屉时,外皮就已经从开始的圆润鼓胀逐渐微微收缩,变得有韧性了。待汤包稍稍冷却以后,便可以开始品尝了。此时的外皮已经有些韧性了,用筷子轻轻一夹,仿佛还能看到里面的肉汁在涌动。

把汤包小心翼翼地夹到碟子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开一个小口,然后顺势吸入里面的肉汁。那味道,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甜中带咸,咸中带鲜”。最后再吃里面的肉馅,虽然是用猪肉制成,却并没有那油腻的感觉,让味蕾触及的味道,与鼻息闻到的肉香,有了完美的交融。

记得第一次去吃鸡鸣汤包,看到了工作间里的十几个穿着工作服的阿姨在包汤包。只见,其中的一位阿姨,把一片薄薄的包子皮平摊在手心上,然后将一勺冻好的汤汁和一勺肉馅扣在皮上,再捏着外皮的四边往内一拧,一按,一个可爱的小汤包就这样诞生了。

这第一次,是在我很饿的时候去吃的,吸里面的汤汁时,吸得太猛了,烫的我手一松,结果滴到腿上了,还洒得一手的。看来,以后吃汤包还是要慢慢吃啊。

打从我第一次品尝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这一奇特的小吃——鸡鸣汤包。作为一个南京人,我有必要告诉大家:来南京的时候记得要去吃鸡鸣汤包哦!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本文称得上是一篇美食文了。全文对鸡鸣汤包的描写色香味俱全,让人眼馋不已。开篇便点明主题,还以假设的情形诱人想象回味。对汤包本身描写很细致,如“褶子”“圆皱”等,一个香味四溢的可口汤包呈现在读者面前。后文结合自己经历,邀请大家,更打动人。

   点评老师:杨秋红

相关作文: 楼顶看夜景看“猫咪小贝”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有雾我家的车我的妈妈一套精美的橡皮我的妈妈是傻瓜神奇豆豆长苗记自己洗书包

标签:鸡鸣汤包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