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里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阿姨家的楼下举行了猜灯谜活动。走到猜谜现场,已经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这瞅瞅那瞅瞅,嘿,还真让我瞅到一个自己会的。它的谜面是“两个胖子”(打一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领奖的地方,啊!我竟然答对了,而且奖品是猜对一张谜语,奖励一个杯子,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更有劲了,一口气,猜了18个谜语,也拿了十八个杯子,哈哈!这下我可发达了!
一边的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们烧了一大锅一大锅的汤圆,让居民们都能吃上又甜又香的汤圆,大家都笑的合不拢嘴。
虽然,元宵节已经过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中,兴奋地久久不能入睡……
相关作文:
世园会、
暑假里的英语班、
第一次养小鸡、
森林的动物、
奥比岛、
美丽的美羊羊、
我的严肃老妈、
趣味沙雕、
又要开学了、
我学会了朗读
标签:正月十五闹元宵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守谈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