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正值五谷收获的日子,重阳糕,不仅是节日的食品,还是神佛的供品,也是馈赠的礼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用于农历九月九日佳节并且形色花巧,所以又叫花糕。
重阳糕起源很早。南朝梁代人宗懔(约501-565年)的《荆楚岁时记》注说:“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宋代高承在《事物记原》卷九说:“盖饵,即糕也。”并引述晋代葛洪《西京杂记》所记汉代“食饵”的记载。实际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经出现,不过并不专为重阳节的食俗。而宋时做糕之风已经很盛了。到了宋代,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井之内出现了独立经营糕饼食品的店铺,“糕”与登高之“高”谐音,于是吃糕与登高同成节俗。
相关作文:
我喜欢的小猫、
看小猫吃鱼、
关水龙头、
桂花我爱你、
我受委屈的一件事、
瑞雪丰年、
上英语兴趣班、
好玩的锦江乐园、
取个新名字、
洗碗作文
标签:重阳节习俗重阳食糕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