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4)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6)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3)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4)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15)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6) 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17)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1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20)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相关作文:
青草、
春天像小姑娘、
我的ao比、
夏天的气息、
我爱小雪花、
文具盒作文100字、
蚊子真讨厌、
搬大青虫、
一个梦、
动作描写例文
标签:学习有关名言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把持不定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