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战国策·齐策》。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有一次,他自愿为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不但没有把钱讨回来,反而把债券都烧掉了。人民以为是孟尝君叫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前往薛地,但却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之所以烧债券的目的。但是冯谖却对孟尝“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替您再凿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说:“齐国解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孟尝的机会。谁如果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听到这话,就派使臣带着黄金千斤和车马百乘,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冯谖又抢先回到,建议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的聘请,梁国的使臣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害怕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劝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器,让他放在薛地建立宗庙,以保证薛地的安全,当完全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凿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人们便用“高枕无忧”来形容满足现状,无忧无虑。
相关作文:
打羽毛球、
玉树 我们永远爱着你、
夏天的荷塘、
爷爷的生日、
植物园的一角、
制作西瓜冰激凌、
我帮妈妈洗脚、
听音乐会、
美丽的校园作文200字、
泥土
标签:成语典故高枕无忧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不伦不类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