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博物馆
星期六早上,我们上城区小记者社团的同学们一起来到杭州的丝绸博物馆,进行户外采风活动。
我们走上台阶,走进博物馆,先静静地参观了一楼的展厅。看了文字介绍,我们了解到,丝绸最早起源于中国。从中国的秦代开始,皇帝、贵妃穿的都是丝绸做的衣服,不但舒服,而且稀少,以此来突显皇室的珍贵。丝绸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罗、绮、锦、绣等品种。之后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彩。汉武帝时代,中国用船将丝绸从洛阳一直送往罗马等国家,丝绸从此传遍全世界,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文化。然后我们进入在蚕丝展厅,了解了各种织布机的名称和用途。
参观完后,我们就兴奋地开始自己动手,自己扎染工艺来完成一块扎染花布。我们首先把线两根两根分好,然后把白布折叠几次,随意找几个点,用线扎起来。我们居然扎成了一个一个形态各异的“四不像”,然后我把布放到了放满各种不同颜料的盒子里,等待染色。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到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们即将出现的作品。我们迫不及待地从“染缸”中取出我们的“四不像”,把线剪开,原来那些白布被颜料染成了有颜色的布,而被线扎过的地方是即没被染色,所以会形成了白色的花纹。最后是风干,便能完成一块精美的、有着独一无二花纹的扎染花布啦!
这次的活动真是太有趣了,让我了解了中国丝绸源源流长的文化,也体验了丝绸工艺的精美。
相关作文:
体操比赛、
我是一个小裁缝、
美丽的金桂园、
拔河比赛、
我的铅笔盒作文100字、
阳台上的小蕃茄、
我的义卖品、
快乐是什么150字、
描写桂花树的作文、
温暖的楼梯灯
标签:丝绸博物馆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