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初三作文的作文大全 > 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在2012年某一家报社刊登的《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世界第一》报道引发在京参加的两会代表热议,更多的是震撼。根据提案中透露,连续十年中国交通事故位居世界第一,当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万人。仅是交通事故便大约有50多万起。

我国虽是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但若按照365天来算每一分钟都会发生一场交通事故。一个个幸福温馨家庭的破碎,不免让人惋惜之极。地上斑斑点点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当事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那呻吟中掺杂着无限的悔恨,肇事者无奈地望着流血不止的当事人,深深地叹着一口口粗气。而其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有暮鼓的老人,也有许多我们这些还未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令我们不禁自问为何我们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如此高?

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说起中国人过马路,我们不得不羞一羞脸。最近网络常讲到“中国式过马路“也有不少网友调侃:”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有些网民说:“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而且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大家达成一个一致“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也有的网民说:“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并且“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着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使马路人行人乱蹿,不管谁的责任,车子撞了人几乎都是车子的错,行人胆子就是越来越大。但如果在快车道上,撞人车子不无责,人会不会更自觉了?尽管这样做司机的胆子更大了,但正真在马路上,车与车相碰能死多少人?除了在高速上。法规不健全,这是跟本原因。

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为此,应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告行人的作用。交通法规不断完善使这种“痼疾”彻底清除。

同时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

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民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相关作文: “非典”不可怕春天来了外婆的眼睛真厉害我们的学校作文200字最难过的事向妈妈表达我的爱悄无声息的关爱模型冬天真美啊春雨作文100字

标签: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治之症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