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措辞

位置:查成语 > 词典大全> 措辞

措辞的近义词是什么?

措辞的近义词

  • 语言  (语言,语言)I 1.言语;话。   ▶《大戴礼记•五帝德》:“吾欲以颜色取人,于灭明(澹臺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宰我)邪改之。”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上弃群臣,无语言。”   ▶唐·韩愈《寄三学士》诗:“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雠。”   2.指书面语;诗文的句子。   ▶唐·元稹《叙
  • 发言  (发言,发言) 1.发表意见。  ▶《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有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  ▶唐·元稹《阳城驿》诗:“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宋·司马光《祭钱君倚文》:“中年相值,情厚故交,饰貌无华,发言必尽。”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竭力使自己的发言保持平静的语调。”  ▶康濯
  • 说话  (说话,说话) 1.用语言表达意思;发表见解。  ▶唐·白居易《老戒》诗:“矍铄夸身健,周遮说话长。”  ▶《三国志平话》卷上:“关公见飞非草次之人,说话言谈,便气和酒尽。”  ▶丁玲《梦珂》三:“于是这羞惭竟把她弄得麻木了起来,她不知应如何说话和动作了。”  ▶《<王西彦小说选>自序》:“一个作家总是用作品向读者说话,他无须在作品以外再
  • 遣词  (遣词,遣词)亦作“遣辞”。 运用词语。  ▶《新唐书•徐浩传》:“四方诏令,多出浩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宋·叶适《超然堂》诗:“每怜庄周《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陈霆《两山墨谈》卷四:“宋时史馆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为业,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即难遣辞。”  ▶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
  • 谈吐  (谈吐,谈吐) 1.犹谈论。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三•慧远》:“远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谈吐,精义简要。”  ▶《南史•贺革传》:“子徽,美风仪,能谈吐。”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摺:“我着人去请他来共话,听其谈吐,少开茅塞。”  2.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从她的谈吐
  • 言语  (言语,言语) 1.说话;说。  ▶《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水浒传》第六九回:“史进只不言语。”  ▶《红楼梦》第四三回:“宝兄弟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也不传人跟着,就出去。”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2.吩咐;命令。
  • 讲话  (讲话,讲话) 1.谈话;说话。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摺:“寻一个幽静之处,纔好讲话。”  ▶巴金《探索集•“豪言壮语”》:“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2.讲演的话。如:他的讲话代表了多数同志的要求。  3.一种普及性的着作体裁,多用作书名。如:《古代汉语知识讲话》。
  • 出言  说话;发言。  ▶《诗•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汉·刘向《说苑•谈丛》:“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  ▶明·刘基《郁离子•九难》:“出言而侍者辟易。”  ▶王西彦《乡下朋友》:“他的勇气就更大,出言也更有力量。”
  • 谈话  (谈话,谈话) 1.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  ▶《东观汉记•朱祜传》:“祜尝留上,须讲竟乃谈话。”  ▶冰心《关于女人•我的邻居》:“此后因为我做了学生会出版组的顾问,她是出版组的重要负责人员,倒是常有机会谈话。”  2.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  3.用谈话形式做思想教育工作。  ▶刘绍
  • 措词  (措词,措词)见“措辞”。
  • 吐属  (吐属,吐属)作文;谈吐。  ▶《三国志•魏志•阮瑀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又其辞云:‘他人焉能乱’,了不成语。  ▶瑀之吐属,必不如此。”  ▶《南史•张畅传》:“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輓对》:“制军孙平叔一联云:‘解脱拈花刚佛日,证明因果在仙霞。’韩公见而叹曰
  • 咳唾   1.咳嗽吐唾液。  ▶《大戴礼记•保傅》:“周旋俯仰视瞻无仪,安顾咳唾趋行不得……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  ▶《百喻经•蹋长者口喻》:“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脚踏长者口。”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五言》:“呻吟咳唾,动触天真。”  2.《庄子•渔父》:“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后以“咳唾”称美他人的言语、诗文等

措辞意思:(措辞,措辞)
亦作“措词”。
 说话。今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
  ▶《逸周书•官人》:“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于智理者也。”
  ▶汉·王充《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之所欲之矣。”
  ▶唐·李德裕《宣懿皇后祔陵庙状》:“若捨此商量,便须出于圣意降敕,情礼至重,实难措词。”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今番又换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