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隋堤——隋炀帝时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人称“隋堤”。据唐韩偓《开河记》载:“隋大业年间,开汴河,筑堤自大梁至灌口,龙舟所过,香闻百里。炀帝诏造大船,泛江沿淮而下,于是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⑵汴河——又称“汴水”、“汴渠”,河道屡变,隋以后,在河南商丘县南,向东南流,入安徽省境,经宿县、灵壁、泗县入淮河。隋炀帝往江都,经此河。今已废。⑶“龙舟”二句——龙舟凤舸散发着木兰的芳香,鲜艳的彩帆乘风前进。龙舟:船饰为龙状。《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鸟舟,浮于大沼。”凤舸(gě格上声):饰为凤凰形的大船。木兰:树名,指舟以木兰树制成,故香。⑷“因梦”二句——传说隋炀帝梦游江南,于是决定泛舟去江都看琼花。流苏:丝缕下垂的装饰物,用于车马、帐幕等物上。《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垂五采析羽流苏。”王维《扶南曲歌词》:“翠羽流苏帐。”羽葆:仪仗中的华盖,用鸟羽连缀制成。《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今淮安)至杨子(今仪征)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今扬州),置离宫四十余所。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又“上行幸江都,发显仁宫,王弘遣龙舟奉迎。乙巳,上御小朱航,自漕渠出洛口。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翕、黄篾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艟、八櫂、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以上是隋炀帝游江南的情况,可见其穷奢极欲到何等地步。⑸“笙歌”二句——意思是欢乐的音乐声未完,大乱就降临了,落得家破国亡的惨局。笙歌:泛指音乐,这里指欢乐的场面。横流:水不顺道而流,这里暗喻天下大乱。
推荐古诗: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醉后赠张九旭、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
宿野庙(众响渐已寂)、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思无邪、
川上女(川上女)
推荐诗句: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黯然失色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偏废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