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他们从以敬慕为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史实,不虚美,不隐恶,采用先杨后抑的手法,使得善、恶俱张,功过分明。
本文以张耳和陈馀的相处关系为主脉,以其贤德名誉为支流,起笔就记述张耳之“贤”,陈馀“非庸人也”。他们忘年羁旅,“相与为刎颈交”。极力渲染其友谊非同一般,高尚可贵,而这友谊又是在艰苦斗争之中凝结而成:屈处监门,忍辱负重;同谒陈涉,北略赵地;共佐赵王,得为将相;邯郸脱险、兵败李良……。他们共尝艰难危厄的苦辛,分享胜利与成功的欢乐,真可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挚友。与此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的贤德与才干。秦闻二人“ 魏之名士”,悬重金以“求购”,陈涉闻其贤,“见即大喜”,都是从侧面表现他们名誉早已远播。为陈涉设计“据咸阳以令诸侯”而成帝业的方略,反衬出他们的远见卓识。请缨北略赵地,共立武臣为王,又从正面表现他们的韬略。行文至此,作者把他们的亲密友谊与令人钦佩的贤德才能推上了峰巅。然而,笔锋陡转,突写张耳困守钜鹿,陈馀拥兵自保,不肯相救,二人友谊出现裂痕;解围之后,张耳收缴陈馀印信,造成友谊的彻底破裂。项羽分封,张耳为王,陈馀为侯,使二人矛盾激化,大动干戈,誓不两立。汉王召陈馀击楚,陈馀竟以“汉杀张耳”为条件。行文至此,什么贤名、友谊,已荡然无存,一下子又把他们跌入谷底深渊。
这种先杨后抑的手法,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张、陈贫贱艰难之时相与诚信,显贵之后以利相倾这种前后不一的处世态度,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太史公说:“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岂非以势力交哉?”这一针见血的剖析,不仅切中了他们的交往实际,也道出了用这种妙笔所揭示的主题。
推荐古诗:
送友人、
反鲍明远《白头吟、
卖炭翁、
登乐游原、
采莲曲、
新晴野望、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
推荐诗句: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