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墓地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斯墓地

李斯墓地

查看李斯全诗

  秦丞相李斯,战国时上蔡人。初为上蔡郡小吏,后入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六国的大业,官拜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是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在今上蔡一中一带,面积约5000平方米。二是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出身平民,虽然当上了楚国管仓库的小吏,得空时仍在自己院中种些蔬菜。参加劳动。其故居处至今尚有一口李斯浇菜的水井,后人尊称为“李斯井”。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斩于咸阳,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故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李斯故居的东门外是一片水草丛生沼泽,树林茂密,荒草没人,成群的肥兔在那里出没,李斯公事之余,经常与其子到那里打猎。李斯直至被杀之前仍念念不忘。他们自秦至今,留下一个习俗:即在清明节扫墓时不在坟顶上放置祭物(即圆形土块)。理由是李斯被杀没头。这是让李斯楼的人们永远记着李斯被赵高杀害的冤案。

  李斯墓在蔡国故城的西南部,位于李斯楼东南角,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树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墓的四念不忘此地。在去刑场的路上,李斯含着热泪对他的儿子感叹说:“我再想和你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还能得到吗?”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据传,李斯青年时期经常在此处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此涧沟中饮马,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和饮马涧。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云浮碧野,鸟语花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唐朝诗人胡曾专为李斯墓题了诗,其诗曰:“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宋朝大诗人刘敞也为李斯墓题了诗。诗为:“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推荐古诗: 南陵道中梧桐影(明月斜)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宿野庙(众响渐已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梅花(墙角数枝梅)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题友人听雨舟(篷窗偏称挂鱼蓑)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

推荐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期然而然  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