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行文中表现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他没有把边疆的少数民族视为“种别域特”(班固《汉书·叙传》)的野蛮低*民族,而肯定“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的功劳,把南越视为汉王朝的一部分,视其民为汉王朝的同等臣民,把南越统一和南越归汉,视为各民族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有一定进步意义。
此文记事“简括”(李景星《史记评议》),重点突出:于赵佗建国、武帝兴师则详写,余者略述,“条理井井”(吴见思《史记论文》)。此文善于描摹军威气势,如写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率师南征,四路大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所向披靡,“声势赫奕”,“极其神妙,可云神化之笔”(吴见思《史记论文》)。本传太史公赞语用四字句韵语,不但形式整齐,而且声韵和谐,显示了作者赞语风格的多样性。
推荐古诗:
隔浦莲、
夜雨寄北、
采莲曲、
出塞作、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琴歌(主人有酒欢今夕)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百无禁忌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