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思想体系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耳思想体系

李耳思想体系

查看李耳全诗

哲学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 老子故事圣人辞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

思想渊源  老子既是周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推荐古诗: 独坐敬亭山(七言绝句)沈下贤马嵬扬子津望京口鹿柴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滇海曲(海滨龙市趁春畲)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推荐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挨风缉缝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
  •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