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尉缭的真实生活年代如同其他历史名人一样无从查考,只能从历史文献的残篇断语中推断,但是这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比如人们推断在公元前334年见过魏惠王,但《史记》中明确记载了他最终在秦王政时担任了秦国的高级职务。这个时间跨度近百年,显然有违常识。因此,就像对其他历史人物一样,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他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的,此时秦王政已亲秉朝纲,国内形势稳定,秦王正准备全力以赴开展对东方六国的最后一击。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所以摆在秦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让秦军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的纠缠,以免消耗国力。离间东方国家,虽然是秦国的传统做法,而且李斯等人正在从事着这项工作,但是采用什么方法更为有利,则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消灭六国,统一中国,是历史上从未有人干过的事情,年轻的秦王深知这一点,他不想打无准备之仗。
另外,当时秦国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而真正谙熟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没有。靠谁去指挥这些只善拼杀的战将呢?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全局,制定出整体的进攻计划呢?这是秦王非常关心的问题。他自己出身于王室,虽工于心计,讲求政治谋略,但没有打过仗,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等文臣也是主意多,实干少,真要上战场,真刀真枪地搏杀,一个个就都没用了。
推荐古诗: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一七令(诗,绮美,瑰奇)、
江亭(水流心不竞)、
喜迁莺(晓月堕)、
塞上曲、
次北固山下、
送别、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宿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推荐诗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步调一致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 八面驶风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