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夜间对敌作战,必须多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便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它不知采取什么计策防备我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来迷惑敌人)。”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军凭据笠泽进行防御,与越军隔水对峙。越王勾践把越军部分兵力编成左右两军,乘着夜暗击鼓呐喊而交错前进,吴王夫差则分兵防御。于是,越王亲率中军主力,悄悄渡过笠泽,直趋吴军主力而击鼓进攻,吴军大乱,越军一举而打败吴军。
推荐古诗:
池上、
花非花、
望驿台、
夜归鹿门歌、
出塞作、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推荐诗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持不定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