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

查看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全诗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

  在极端的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说的是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寒声隐地初听”(叶梦得《水调歌头》),说的是风划林梢的沙沙声;周邦彦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却是云外旅雁的悲鸣。鸣声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自然是无比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有千钧之力。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推荐古诗: 在狱咏蝉并序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宿野庙(众响渐已寂)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浪淘沙(大雨落幽燕)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千秋岁引(别馆寒砧)留春令(采莲舟上)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

推荐诗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室不欺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