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国不失我的威严,面对小国不失我的谦卑,国力相当的国家不失彼此的平衡。依据天险,攻伐平地,兼并小国,夺取乱国,以强攻弱,袭击邪恶,是武事的“经”。
讨伐内乱的国家,讨伐憎恶的国家,讨伐疫病流行的国家,是武事的“顺”。
贤明的辅佐他,动乱的夺取他,操劳的勉励他,怠惰的制止他,惶恐的惊惧他,贪心的除去他,是武事的“用”。
用美少年贬斥老年人,用美女贬损其正妻,用邪谋坏他人的正计,用奇巧毁他人的资财,用淫乱之声坏他人的雅乐,用邪恶之言诋毁他人合理的话,是武事的“毁”。
赦免被俘的兵众,谅解他的过错,抚慰他的百姓,盛满他的粮袋,是武事的“间”。
用珍宝作钓饵以探知他的储备,诛伐他的谋臣,权衡追击的时机,是武事的“尚”。
春季使他们违背农时,秋季骚扰他们的收获,夏季割取他们的麦子,冬季使他们衣着单薄。春秋两季要舒缓,冬夏两季要急速。这是武事的“时”。
长兵器胜短兵器,轻装胜重负,理直胜理曲,人多胜人少,强大胜弱小,饱食胜饥饿,肃敬胜愤怒,先发胜后发,疾速胜迟缓,是武事的“胜” 。
追击敌人要谨慎,走投无路之敌不要攻击,待他疲劳气尽就容易制服,是武事的“追”。
战胜了敌人,举令旗发号令,要官吏禁止抢劫,不得侵凌强暴民众;不降低爵位,田土住宅不减损,各自安定亲属,民众自然归服。是武事的“抚”。
普天下归服以后。止息战争兴办文教,平掉险阻的工事,毁掉打仗的武器,四方敬畏服从,包有天下,是武事的“定”。
推荐古诗:
宴桃源(落月西窗惊起)、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渔家傲、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
潇湘引
推荐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