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调见毛滂《东堂词》,贺铸词有“可怜许彩云飘泊”句,故又名《念彩云》。又因有“江北江南新念别”句,亦名《新念别》。双调,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此词上、下片末后三个三字句。
“窗外”两句,点题。题曰“竹窗听雨”,故首句言词人雨夜静坐竹窗旁,只听到室外的小溪被雨淋得淅淅沥沥地响。他朦胧伏几入睡,醒来只见灯光摇曳,桌子上时隐时现地显现出水仙花美丽的身影。“浑似”一句,喻盆及花。言水仙花盆在灯影中看上去仿佛一艘孤零零的小舟系在青青的竹丛边。“见幽仙”三句,词人幻想。此言词人似乎见到那幽娴的凌波仙子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踏波漫游。上片扣题,叙其雨夜见水仙的印象及其联想。
“香苦”两句,言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她(水仙)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两句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梦觉”一句,言词人从幻梦中清醒过来,只见眼前仍旧是原来一成不变的景象。面对这种压柳的生活,词人更添上一段新的愁绪。“绀云”三句,扣题“既觉”。词人醒时对花独酌,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后始觉头上青丝零乱,玉簪斜挂,活现出一个不拘小节的风流词人形象。“绀”,青色也。据头上青丝推知,此词为词人年青时之作。
《海绡说词》说:通篇只做“梦觉新愁旧风景”一句。“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是觉。“绀云欹 ,玉搔斜,酒初醒”,又复入梦矣。
推荐古诗:
杨叛儿、
除夜寄弟妹、
羸骏、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
山居秋暝、
书事、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推荐诗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娇金屋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代过客 指时间永远流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