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推荐古诗:
泊秦淮、
绝句漫兴九首(熟知茅斋绝低小)、
初冬夜饮、
江南春绝句、
不第后赋菊、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扬子津望京口、
陇西行
推荐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