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文公时,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做妻子。燕文公去世后,易王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大丧进攻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武安君苏秦为燕国的利益去游说齐宣王。
苏秦见了宣王,先拜了两拜表示祝贺,接着就仰起头来念悼辞。齐王手按铁戈向后退了几步,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先贺喜接着就念悼辞?”苏秦答道:“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乌头(一种毒药),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就会死去。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与吃乌头充饥一样危险。”
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因此尽管齐桓公虽有女色的牵连,自己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虽因杀人获罪,但自己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并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十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表示致歉,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邦,恳请秦国赦罪。
推荐古诗: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月夜、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花赠张十一署、
贾生、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荒村(村落甚荒凉)、
满江红·怒发冲冠
推荐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碍难从命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室屋漏 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室。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