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说的土地方圆百里,“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就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这个意思是说,并非没有土地,也不是土地不够分封,之所以一个诸侯只分封百里之地,其目的就是要使诸侯们不能够拥有太多的土地和人民。换句话说,就是要使诸侯们不要有太多的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私有欲的提高,至春秋时期,诸侯们已不满足于方圆百里的国土了。所以他们趁着周王室的日益衰微,拼命扩张自己的国土,做强做大。然而仁者为什么不为呢?象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这三王如果不为,能统一天下吗?这似乎有些矛盾,这也是当年诸侯们没有弄懂的地方。其实,孟子的意思是,想要做强做大,并不是坏事,但不能靠侵略、掠夺和剥削来使自己富强。而是要依靠“仁、义、礼、智、信”的原则,爱民、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用智慧、用诚信,那么,人民就会主动来依附你,整个天下的人民都依附你了,土地难道还不是你的吗?管仲当年亦如是说,《管子·重令》:“然则先王将若之何?曰:不为六者变更于号令,不为六者疑错于斧钺,不为六者益损于禄赏。若此则远近一心,远近一心则众寡同力,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夺也,以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这其实就是举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推荐古诗:
月夜忆舍弟、
重过圣女祠、
捣练子令(深院静)、
彭蠡湖中望庐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采莲曲(两船相望隔菱茭)、
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
春日偶成两首(极目青郊外)
推荐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