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明妃曲二首赏析

明妃曲二首赏析

查看明妃曲二首全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这首诗虽然是翻案诗,但是王安石也是借事抒情,用王昭君的经历表现出自己怀才不遇,在政坛上没有知音,王安石的《明妃曲》看似做作翻新,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也就是王安石的诗为何可以破旧立新,突破传统的世俗,另出新材,也是可以在翻案诗文中站重要地位的原因。

推荐古诗: 登西楼忆行简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野老书怀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御街行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四块玉(雁北飞)即事(复楚情何极)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

推荐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斗明争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