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句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句解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句解

查看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全诗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二句刻划出一个顾影自怜的少女形象。桐花,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流行发式。词人笔下的女子极爱美,“争挽”桐花之髻,刻意要将众女子比下去。“两鬓垂”,是临池照影所自见。“小妆”之“小”,不是形容“妆”小,而是形容人的情貌。唐宋词常以“痴小”一词,形容痴情的妙龄女子。“弄影”之“弄”,见出自怜。上句既是“桐花”名髻,下句自不可以不是“小妆”、“清池”。三者皆清丽。“桐花”虽是发式,亦应时令。“桐花”二字,极有影响。清人王士祯《蝶恋花·闺怨》词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为时人所激赏,因此获得“王桐花”的美誉。王桐花的灵感,或许来自这里。

  出帘踏袜趁蜂儿

  出帘,是掀起门帘而出。踏袜,是因爱惜春时,不忍践踏芳草,故着袜而出,以示轻柔。又曹植《洛神赋》用“罗袜生尘”,写女子步态轻盈,言“袜”固胜于“鞋”。趁,有追赶之意。蜂儿,即黄蜂。黄蜂,和粉蝶,都是春花的伴侣,是春天的象征。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跳脱,即腕钏,是女子戴在腕上的手镯。“添金”之“金”字,是指“跳脱”的质地是金的,“添”字不是说“金”的成色有所增添,而是说腕上添了一双金跳脱。“双腕重”之“重”,自然也是说的金质跳脱分量很足,但“双腕”嵌在“跳脱添金”和“重”之间,是突出着跳脱之人的感觉。此句遣词手法颇讲究,正是周邦彦一贯的作风。“添金”之“添”,自是从无到有,暗示着人物身份发生变化。此句之“重”,与上片“小妆弄影照清池”之“小”、“清”,风神截然不同。上片乃写女子未嫁之前事,下片则写女子出阁之后,故相对于上片之痴小,女子之神情,至下片已是贵气而凝重。然而,富贵不掩其悲。琵琶者,乃女子常用之乐器,往往寄托悲情。文学传统中,昭君出塞也罢,白居易《琵琶行》也罢,都以琵琶表现女子之悲。《琵琶行》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之句,“琵琶拨尽四弦悲”自是从中花出,而“拨尽”二字,实则暗示女子心中有无尽之悲愁。

  夜寒谁肯剪春衣

  此句说出谜底。原来本篇是怀人之作,上下片之间有今昔之感。上片之痴小女子已嫁作人妇,贵则贵矣,然所嫁非人,陪伴她的自然是无尽的哀愁。而我(女子之旧情人)亦形单影只。夜寒之际,有谁肯为我裁剪春衣呢?今昔对比,徒有万千感慨。愈发觉得女子之好,内心也愈发酸楚。

推荐古诗: 宫词寄胡饼与杨万州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骄儿诗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梦(很多的梦)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好事近(挥袖上西峰)

推荐诗句: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敖世轻物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