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在写到晋惠公背弃秦穆公一事的时候说:“晋惠公要回晋国的时候,秦穆公把帮助惠公归国的事托附于贾君,并且说:要让各位公子都回晋国,可是晋惠公后来对贾君也不好,又不让群公子归国,因此,秦穆公已有怨恨;晋惠公曾许诺中大夫里克,事成后,把汾阳一带给他为封地,后来也背弃了诺言;回国前他曾答应秦穆公,一旦在秦的帮助下得到王位。要把黄河以南的王城割给秦国,东面包括国(今河南三六峡、灵宝,山西平陆一带)的大部分,南边到了华山,黄河以北包括了解梁城(今山西西南部),可是后来又不给;晋国遭到了饥荒,秦国给送去了粮食,可秦国遇到饥荒的时候,晋国则把买进来的粮食也封存起来.由于这些原因、秦国的国王才去讨伐晋国。”看了这段叙述,真如法官审判犯人,以罪绳之以法,想逃遁是办不到的,就是古代最贤明的执法官皋陶听了,也会服气的。不必等到秦晋两国的韩原(一说为今陕西韩城西南,一说为今山西苟城)大战,其间的是非曲直也就一目了然了。晋厉公与秦断交时,曾罗列秦的五条罪状,言词铿锵有方,极尽其夸张美饰之能卒,但其中的事实却全是编造的。于是《 左传》 写道:“秦桓公已经与晋厉公订立了令级(今山西临待西)之盟,仍然要与北方,的狄人和南方的楚国商议讨伐晋国的事。”对于上面这些记载,杜元凯加的注是“根据上述的三桩事实,就可以认定秦国伐晋并无罪过。”左丘明在《 左传》 中的文章真是有起有伏,但没有一件事不是追根求源,以事实证其是非的。这只要看看上面叙述的关于秦、晋之间的这两次战事,也就可以见其一斑了。
推荐古诗:
咏怀古迹五首、
暮过山村、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韩碑、
锦瑟、
舟中晚望、
送柴侍御、
西宫春怨、
早春行、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推荐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 白白朱朱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