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左氏书事翻译

左氏书事翻译

查看左氏书事全诗

  《 左传》在写到晋惠公背弃秦穆公一事的时候说:“晋惠公要回晋国的时候,秦穆公把帮助惠公归国的事托附于贾君,并且说:要让各位公子都回晋国,可是晋惠公后来对贾君也不好,又不让群公子归国,因此,秦穆公已有怨恨;晋惠公曾许诺中大夫里克,事成后,把汾阳一带给他为封地,后来也背弃了诺言;回国前他曾答应秦穆公,一旦在秦的帮助下得到王位。要把黄河以南的王城割给秦国,东面包括国(今河南三六峡、灵宝,山西平陆一带)的大部分,南边到了华山,黄河以北包括了解梁城(今山西西南部),可是后来又不给;晋国遭到了饥荒,秦国给送去了粮食,可秦国遇到饥荒的时候,晋国则把买进来的粮食也封存起来.由于这些原因、秦国的国王才去讨伐晋国。”看了这段叙述,真如法官审判犯人,以罪绳之以法,想逃遁是办不到的,就是古代最贤明的执法官皋陶听了,也会服气的。不必等到秦晋两国的韩原(一说为今陕西韩城西南,一说为今山西苟城)大战,其间的是非曲直也就一目了然了。晋厉公与秦断交时,曾罗列秦的五条罪状,言词铿锵有方,极尽其夸张美饰之能卒,但其中的事实却全是编造的。于是《 左传》 写道:“秦桓公已经与晋厉公订立了令级(今山西临待西)之盟,仍然要与北方,的狄人和南方的楚国商议讨伐晋国的事。”对于上面这些记载,杜元凯加的注是“根据上述的三桩事实,就可以认定秦国伐晋并无罪过。”左丘明在《 左传》 中的文章真是有起有伏,但没有一件事不是追根求源,以事实证其是非的。这只要看看上面叙述的关于秦、晋之间的这两次战事,也就可以见其一斑了。

推荐古诗: 阳春歌北征题桃花夫人庙题扬州禅智寺题李凝幽居题兴化寺园亭巫山曲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陇头吟漆园

推荐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