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践形”是孟子学用孔子的,《论语·先进》载:“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这个意思是说,子张问关于善人的道理。孔子说:“不踩踏出痕迹,亦不进入某一个房间。”如果为着表现自己是善人而刻意地去行善,就是“践迹”,也就是落下痕迹了,也就是“过犹不及”了。而“不入于室”,这个“室”字是一个比喻,意谓“窠穴”,也就是说,做善事,作善人,不要落入窠穴,不要为了作一个善人而刻意地去做善事,那样也许就会违背自己的心愿以及违背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也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思,要作善人,或行善事,就要不露痕迹地去做,做了就做了,不要刻意地去让别人知道或刻意地让别人不知道,既不扬扬得意,也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灰心丧气。既不要求得到回报,更不能怨恨别人不回报。心态平平的,如此而已。而我们现在的人,做了一点善事便到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总希望别人感恩图报,涌泉相报;张扬过分了,便会使接受善行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心存反感,乃至于怨恨,从而使善行变成了恶行,亦使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深刻体会孔子的话,凡事不过分,不过头,好心总会有好报的。
而孟子的意思则是圣人做事可以留下形迹,因为圣人做的事是光明磊落的,是尽心知命的,是值得后人仿效的,因此圣人做事可以留下形迹——他的行为方式,以供后来的人们学习。这就是“齐之以刑”的意思。在孟子看来,行为方式这个问题很不好说清楚,因为行为方式没有定规,没有公式,没有套套,即使是相同的事件,因为人物、地点、时间的不同,亦不可采用同样的行为方式。所以孟子要从尽心知命说起,就是要人们懂得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只有懂得了最根本的东西,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题海图屏风、
又呈吴郎、
秋浦途中、
暮过山村、
辛夷坞、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