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翻译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翻译

查看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全诗

  苏秦游说奉阳君联合燕国、赵国进攻齐国,奉阳君没有听从。苏秦就进入齐国中伤赵国,让齐国周赵国绝交。齐国同赵国绝交后,苏秦就派人到燕国,对燕昭王说:“韩为对臣下说:‘有人告诉奉阳君说:让齐国不相信赵国的,是苏秦;让齐王召蜀子,使蜀子没有攻打宋国的,是苏秦;同齐王谋划,推行联合秦国共谋赵国策略的,是苏秦;让齐国吊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的,又是苏秦。请让我忠告您,请齐国不要这样做,如果真的让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我一定要让士兵看守您。’他的话恶毒极了。尽管如此,大王也不要担忧。臣下本来就知道进入齐国要受赵国的祸害,臣下出使促成此事就是为了实现您的愿望。臣下死去,齐国就会万分憎恨赵国,臣下虽死犹生。让齐、赵两国绝交,就可以使天下大乱。只是臣下不是张孟谈,如果让臣下像张孟谈一样行事,齐、赵两国一定有做智伯的。

  “奉阳君告诉朱谴和赵足说:‘齐王让公玉丹传命说,坚决不准韩珉来齐国,如今却召他来。坚决不委派给苏秦政事,如今却封赏他,任命他为相国。坚决不同燕国联合,如今却把同燕国的邦交当成最紧密的邦交。我所依靠的人是顺子,现在他的话比他父亲的变化还大,顺子开始的时候同苏秦为仇。见到苏秦后知道苏秦对他没有什么损害,观在竟认为苏秦贤能,与苏秦和平共处,完了,我失去齐国的支持了!’奉阳君非常恼怒。如果齐王不信任赵国,奉阳君这个小人,就会因此而背叛齐国。不趁观在大乱的时机离散齐、赵两国,它们的矛盾解开后重新联合起来,那么以后对它们就无可奈何了。所以齐、赵两国的联合假如能够改善,死不足以作为对臣下的惩罚,逃亡隐居不足以雪臣下的羞耻,做诸侯也不能使臣下引以为荣,披散头发漆黑脸面满身长癞也不足以除去臣下的耻辱。然而臣下仍有担心的事,臣下死去,齐、赵两国不和,它们邦交的恶化以臣下作为分界,臣下死后,它们又互相效力,这是臣下忧虑的。如果臣下死去它们互相攻伐,臣下一定勉力自己去舍生求死。尧舜那样贤能都死去了,禹、汤那样智慧都死去了,孟贲那样勇猛都死去了,乌获那样有力也死去了,活着的万物难道有不死约吗?顺应必然的事理,完成您的愿望,大王还有什么疑虑的吗?

  “臣下认为不如逃离这里。臣下假道韩国、魏国来到齐国,为齐国联合秦国:又努力结交赵国来加强它的势力,如砘齐、赵两国互相进攻的形势就接近形成了,臣下虽然这样傲,仍怕连累燕国。奉阳君告诉朱灌说:‘苏秦恼恨燕王因为我的缘故没有任命他为相国,又没给他卿士的地位,大概不会同燕国有什么联系了。’他怀疑到这种程度,所以臣下这样做,也不会连累燕国,又不用大王出兵。伊尹两次从商汤那里逃到夏桀处,又两次从夏桀那里逃到商汤处,最后果然参与鸣条之战,拥戴商汤做了天子。伍子胥逃离楚国到了吴国,果然通过柏举之战,报了自己父亲被杀的深仇。如今臣下的逃亡造成齐、赵两国之间的大乱,也将可以载入史册。再说那些干大事的人,哪个没有逃亡的经历呢?齐桓公遭难时,管仲逃到鲁国;阳虎之乱时,孔子逃到卫国;张仪逃到楚国;白硅逃到秦国,望诸做中山国的相国,到赵国出使,赵国挟持他索取土地,望诸打下关隘逃出赵国;外孙之难时,田文舍弃车辆逃出关隘,三晋称他为义士。所以干大事,逃跑也不能算做耻辱。”苏秦终于分裂了齐国、赵国,赵国联合燕国攻打齐国,打败了齐国。

推荐古诗: 劳劳亭乌夜啼夜泊牛渚怀古登九峰楼寄张祜秋夕寻隐者不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更漏子(金雀钗)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

推荐诗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