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三节读解

第十三节读解

查看第十三节全诗

  作为一个小国,怎样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站住脚,不至于被别的强国侵略,不至于被消灭,这当然令其统治者头痛。所以,滕文公要问政于孟子。而孟子并没有要求滕文公做大做强,换一个人,或商鞅、或孙子、或苏秦、或其他兵家、法家人物,无疑会要滕文公做大做强,以抵御外来侵略。而孟子为什么不要求做大做强呢?其实,做大做强的根本基础还是在于“爱民”,在于施仁政。孟子在第五章里就说过,如果能与民同乐,与民同利,与民同欲,将心比心,体恤人民,忧乐人民;那么,人民也就会与统治者同忧同乐,进而拥护统治者,使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寻求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故在与齐宣王的谈话中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基础方针,所以,让老百姓有恒产,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由,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人们就会拥护这样的统治者。而有了这样的统治者的国家,人民就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就会誓死捍卫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人民,就可以是战无不胜的了!

推荐古诗: 天末怀李白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斛珠(晓妆初过)留别王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

推荐诗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热文成语

  • 傲睨自若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