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六节读解

第十六节读解

查看第十六节全诗

  本章是全篇的总结。所谓与鲁平公见不见的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本章的重点在于孟子的那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这些君王的所作所为而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广大人民百姓的生活安危。如何施仁政?如何爱民?如何选择到一种最佳行为方式?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应该考虑到的,都应该做到的。

  而孟子几次提到的“天”,其实并不是后来的儒学家们所说的“天命论”和“宿命论”,而是孟子根据周文王、老子、孔子等人所揭示的“天”的运行变化规律而认识到的未知的宇宙现象及人类发展的规律。总结自《周易》以来所有古籍中关于“命”的辞意,不论是指天命、人命等,其实都是指天的规律,人的规律,宇宙的法则等,当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时间和空间加起来,形成一股力量的时候,成为规律的时候,人们称它为命。现代我们称它为“时代的趋势”之意。只是后来的人误解并歪曲了“命”的本义,将它看成是迷信意义上的天命论、宿命论了。

  本篇所谈到的爱民、与民同乐等问题,是统治者、为政者的行为方式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因为“爱民”,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一说,或者是玩弄一下权术,象齐宣王一样“爱牛”就意味着“爱民”。爱民是要有一种踏踏实实的精神,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一切行为方式都是为了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人民得到踏踏实实的爱护,才会信任统治者。

推荐古诗: 泊秦淮征夫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朝宴词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

推荐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黯然神伤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