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卷一百四十二部分翻译

卷一百四十二部分翻译

查看卷一百四十二全诗

  司马承祯道士,别名子微,河内温县人。他是北周晋州刺史、琅笽公司马裔的孙子的孙子。年轻时爱好学习,对做官看得淡薄,于是当了道士。拜潘师正为师,向他学习道家的秘密文书“符..”和修炼成仙、服食丹药的法术。潘师正对他特别赞赏,说:“我从陶弘景学习道教法术,到你共有四世了。”司马承祯游历了所有名山之后,才定居在天台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把他召到京都,颁下亲手写的诏书赞美他。在回天台山前夕,则天皇后诏令麟台监李峤在洛桥东边为他饯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马承..到天台山邀请他到京城,带进皇宫,询问关于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方面的事情。司马承祯回答说:“道教经典的主旨是:‘学道就要一天一天减少浮华不实,减少再减少,以到达纯朴无为的境界。’就连纷扰人的内心的事物,往往有意减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还能追求非分的东西,来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啊!”睿宗说:“用无为来修身养性,就会清静高洁了。用无为来治理国家,怎么样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国家像人一样。《老子》说:‘存心淡泊,留神宁静,顺应客观世界的本来模样而没有个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周易》说:‘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为一体。’这就可知天不强争却可让人信赖,天不强求却可把事办成。无为的主旨,就是治国的指导思想。”睿宗赞叹说:“广成子的话,正是这个意思。”司马承祯坚决要求回天台山,睿宗就赐给一张宝琴和一套道士服装让他离去,朝廷为他做诗送别的诗人就有一百多名。

  开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进京,亲自向他学习符..,前前后后赏赐非常丰厚。开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长安,司马承祯又要求回天台山,玄宗做诗为他送行。开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己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筑坛场庙宇住在那里。司马承祯就这个问题禀奏说:“如今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这‘五岳’的神庙,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灵,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来担任那里的职务,山河风雨,阴阳节令,都由他管理。礼帽礼服的等级,各位神仙的身份,都有明确的记载。请在五岳另外安排建立道观的地方。”玄宗听从了他的要求,于是诏令在五岳各建一所真君祠,真君祠的造型样式规模大小,都让司马承祯按照道教经典进行推算,设计蓝图进行建造。司马承祯擅长篆、隶书法,玄宗要他用篆、隶、楷三种字体书写老子的《道德经》,同时校正字句,定下五千三百八十个字叫作真本呈奏玄宗。把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造的坛场庙宇叫作阳台观,玄宗亲笔书写匾额,派使者送给司马承祯。赏赐三百匹绢,作为炼丹的费用。不久又命令玉真公主和光禄卿韦纟舀到阳台观会集道众修造名为“金..”的道场,又给予赏赐。

  这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去世,终年八十九岁。他的弟子呈表禀奏说:“去世那天,有一对仙鹤在坛场上空盘旋,后来一团白云从坛场腾起,直上九天,而先师的面容跟活着一样。”玄宗深感叹惜,发出诏书说:“混沌之中自然生成,万物变化不可预料,你已进入空灵寂静的境界,飞往神仙所在的天国。虽然活得超凡脱俗也是虚相,而到达极点就会物我两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贯通了奥妙的道经,游遍了名山胜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间就欣赏它那神奇美妙,在适意的地方安闲自得;离尘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灵虚无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来进入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职务本来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没有改变,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高纯正,心里就涌起悲伤,应追认你的名号,以光大道家的历史。同意追认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叫真一先生。”还为他亲笔撰写了碑文。

推荐古诗: 河湟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捣练子令(深院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

推荐诗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