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1910年秋,他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别乡时,他抄改了下面这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日本人所作。这诗在日本影响甚大,传人中国后也广为流行。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曾译载此诗。毛泽东将原诗的“学不成名死不还”改成“学不成名誓不还”很可能是与记忆中的“不斩楼兰誓不还”之句相关。毛泽东用此诗借以表达自己一心求学、胸怀四方的志向、决心和意志。
推荐古诗: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重别梦得、
列女操、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永遇乐(落日熔金)、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推荐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百兽率舞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