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曾子遇寇而退,一是子思遇寇而守。谁对谁错?这就是地位问题,人处在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曾子当时是老师,作老师者,形同父兄、长辈,遇有寇来,青壮子弟怎么能叫老师冲锋陷阵去拒敌呢?所以曾子选择离去,是为了使青壮子弟奋勇拒敌而不分心。所以曾子的选择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子思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他是卫国的一个官员,官员则有守土之责,所以他不能选择离去,只能守土御敌。所以子思的不离去,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曾子是地方官员,那他决不会选择离去,而是要守土御敌。如果子思是老师,那么他也会选择离去,不去影响青壮子弟御敌。这就是孟子所想表达的,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
推荐古诗:
观游鱼、
赤壁、
雉带箭、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于易水送人一绝、
登鹿门山怀古、
即事(复楚情何极)、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