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秦观,北宋词坛上的两颗巨星,一为豪放之首,一为婉约之宗。从元丰元年,三十岁的秦观访苏轼于徐州起,到他五十一岁去世,他们交往了二十一年,其间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记载:“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在老师的眼里,秦观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但是他们都是仕途坎坷,由于不断倍受政敌的打击,屡遭贬谪,甚至被削去官职看管起来,导致他们晚景凄凉,客死他乡,不意造化弄人若此。
元符三年四月,秦观被移诏衡州,苏轼也被获准内迁,这对饱经磨难的师生希望马上见面,共话别情。据《苏诗总案》卷四三载:“四月,得秦观书。”并表示:“若得及见少游,即大幸也。”六月,师生会于康海。不想康海一去,竟成永诀!
相见后,少游拿出《自作挽词》给东坡看。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藤束木皮棺, 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 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 惴惴犹在兹。昔忝柱下史, 通籍黄金闺。
奇祸一朝作, 飘零至於斯。弱孤未堪事, 返骨定何时。
修途缭山海, 岂免从闍维。荼毒复荼毒, 彼苍那得知。
岁冕瘴江急, 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 惨淡阴风吹。
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亦无挽歌者, 空有挽歌辞。
东坡看罢,拍拍少游的背,说道:“某常忧少游未尽此理,今复何言?某亦尝自为志墓文,封付从者,不使过子知也。”看来他们都早已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云:“秦观《淮海集》卷五《自作挽词》设想己死于贬所、后凄凉寂寞之况,情词惨戚,秦瀛撰《淮海年谱》元符三年:“先生在雷州,自作《挽词》,自《序》曰:‘昔鲍照、陶潜皆自作哀词,读余此章,乃知前作之未哀也’。”
此次相会,秦观又赋《江城子》以记之: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师生在落难中相会,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矣。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何等的凄凉!
别后两个月的八月二十日,秦观便于藤州光华亭上中暑而卒。《宋史 秦观传》记载:“及死,轼闻之,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声泪俱下,痛何如哉!
次年,苏轼也在常州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六岁。
推荐古诗:
观游鱼、
风雨、
赠柳、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
酬乐天频梦微之、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声声慢(寻寻觅觅)、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推荐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不知纪极 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 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