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歌唱江南女子蚕桑劳动和春情的乐府民歌,取材立意颇具特色。南朝民歌,绝大多数出自城市,反映生产劳动者极少。开头两首,用明净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轻快明艳的阳春采桑图。第三和第七首,描写重点在采桑,歌唱劳动,表现采桑女独特的情趣。第四、第五、第六三首,内容与其他四首有别,色彩气氛亦有不同,表现了劳动的艰难和采桑女子难言的心曲,淡淡的惆怅。
分析全组诗歌,这位采桑女子似乎是初恋,一个满怀春情渴求异性爱怜的少女,竟被人冷落,不禁失望、懊恼、伤感。用采桑、养蚕表现恋情的民歌,南朝乐府中并不罕见;表现两情阻隔的民歌,也为数不少。这组诗歌的主要特色,在于较真切地运用采桑养蚕生产劳动,巧妙自然地暗示采桑女的不幸恋情,将劳动与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单纯表现恋情的民歌更有艺术厚度。全组诗歌的宗旨并不是为了表现劳动,主要是反映稍具乡村意味的恋情。
推荐古诗: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一斛珠(晓妆初过)、
连昌宫词、
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推荐诗句: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