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南中:泛指中国南方。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guāng光)榔:南方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据《述异记》载:西蜀石门山,有树曰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与面相似。因谓之桄榔面。蓼: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推荐古诗:
村居苦寒、
赠花卿、
九日、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题桃花夫人庙、
调张籍、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推荐诗句: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