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草堂:杜甫《堂成》诗:“背郭堂成荫白茅。”草堂位于今成都通惠门外浣花溪边。这两句应题,交代作诗的时间及背景,意思是遥知友人有乡关之思,人日之际作诗以寄。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梁元帝《折杨柳》:“故人怀故乡。”杜甫流寓蜀中,时思北归,曾于上元元年冬作《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中有“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的诗句,高适或当曾见此诗。这两句接上句“思故乡”,写杜甫目睹初春弄色的柳条与开满枝头的梅花,触景伤情,目不忍视。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蕃,通“藩”。《诗经·大雅·崧高》:“四国于蕃。”笺:“四国有难,则往扞御之,为之蕃屏。”南蕃,谓蜀中。预:谓参预朝政。这两句写杜甫内心百虑千忧,心系国事,却流寓南蕃,无预朝政。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这两句感叹人生如雪泥鸿爪,彼此今年人日尚可相忆,但明年的人日则难以预料会置身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东山:《晋书·谢安传》:“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及万(谢)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馀矣。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这里高适以谢安比杜甫,称赞杜甫有谢安高卧东山之胸襟与济世之才,但却身世蹉跎,老于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龙钟:言老惫也。二千石:《汉书》卷二十九:“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高适此诗作于任蜀彭二州刺史任上,故云。东西南北人:谓身世转蓬,依止无定,凄凄惶惶。《礼记注疏》卷六:“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二注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云:“高诗东西南北一语,公衍为四句(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羌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以该当时乱离之事。”这两句高适自言虽已老惫,尚忝列刺史之职,相比杜甫志在君国却身世转蓬,甚感愧而难当!
高适与杜甫为诗友,早在天宝三载(744),二人在结识后即与李白一道,同游梁宋与东鲁一带;天宝后期,二人还于长安一同登览慈恩寺塔(参见《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比之李白,高适对杜甫的友情更为深厚,二人的诗歌都高度关注社会。正是如此,当杜甫志在君国却依止无定而流寓蜀中时,高适为自己忝列蜀彭二州刺史而深觉有愧。将自己老而忝预国事与杜甫身世落拓相对,最能见出高适与杜甫之间情谊之深厚。
推荐古诗:
杨叛儿、
鹭鸶、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长信秋词五首(真成薄命久寻思)、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推荐诗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