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
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
推荐古诗:
山中问答、
村居苦寒、
代赠二首之一、
春中田园作、
山居秋暝、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满庭芳(芳草池塘)、
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