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推荐古诗:
凶宅、
剑客、
望江南(多少恨)、
相思、
早春行、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希望(我从山中来)、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推荐诗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