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认为“老子的哲学,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这种素朴的、直观的特点,老子的书中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老子对世界的本原,说‘无以名之,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又把道叫做‘朴’(通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有时把道叫做‘无名’(一章,“无名,天下之始”。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朴”。四十一章,“道隐无名”)。从这些例子可以证明老子书中的道,实在是混然一体‘无’名或‘朴’。把老子的道看做纯精神的客观实在为绝对理念,与老子的原意不合。”(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第20页)我们知道,《道德经》里所讲的“道”,就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道”是永恒的,既如无名之朴,是极幽微的;而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运动的客观规律。张松如说,老子的所谓“道”,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道”又是具有最大共性的“无名、朴”,并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在整个“大、逝、远、反”的进程中,它的存在是具有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以及动静、因果等等关系性的辩证范畴。
推荐古诗:
竹枝(瞿塘峡口水烟低)、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鹭鸶、
答武陵太守、
得乐天书、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念奴娇(横空出世)
推荐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巴高枝儿 比喻高攀。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无一成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