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第二句便引入人类社会,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我们感到有悖于老子的原意,“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绝非是武力手段的“镇压”。由此,我们也认为,老子并不是代表奴隶主统治阶级的要求,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是仅仅代表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意愿。这表现出老子内心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因而这是进步的、积极的。
推荐古诗:
无家别、
过昭君村、
买花、
河湟、
南陵道中、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秦中寄远上人、
田园作、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世轻物 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