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纪昀说:“前四句写蝉即自寓,后四句自写,仍归到蝉。隐显分合,章法可玩。”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后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足见其感情的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
推荐古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寻天台山、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留题云门草堂(小住初为旬月期)、
新夏感事(百花过尽绿阴成)
推荐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不可多得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