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都是不博的,‘博者’都是不知的,这就片面了。不能说世界上真、善、美的事物永远不能统一,而只能互相排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对此,我们倒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苛求老子,否则就会偏离或曲解老子的原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的吗?难道良药都是苦口的吗?所以,老子的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的问题。
推荐古诗: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贾生、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望江南(多少恨)、
列女操、
洛阳女儿行、
书事、
绝句(生当作人杰)、
点绛唇(红杏飘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推荐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