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书,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九章。
孔子再进一步的分别给曾子讲说:‘古昔的明哲圣王,用孝道治理天下的时候。推其爱敬之心以爱敬他人。即如对于附属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忘敬,何况自己直属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那自然更不敢轻视慢待了。因对万国的诸侯不敢失礼,那万国的诸侯也对他欣然服从,远近朝贡。照这样的奉事其先王,那孝道就算尽到极点了。
古昔的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以爱敬治其国。爱人的人。也受人爱慕。敬人的人,也受人敬重。连可怜无告的鳏夫寡妇,都不敢加以侮慢。何况一般的士民呢?因此,所以就能得到全国百姓的欢心,竭诚拥戴。照这样的奉事其先君,岂不是尽到了孝道吗?
古昔卿大夫等的治家者,推其爱敬之情,下达于臣妾,虽较疏远的男仆和女佣,都不敢对他们失礼,而况最能爱敬自己的妻子呢?因此,人无分贵贱,谊无分亲疏,只要得到大家的欢心,以奉事其亲。那自然夫妻相爱,兄弟和睦,儿女欢乐,主仆快愉,一门之内,一片太和气象。以此孝道治家,那岂不是达到理想的家庭吗?
果能依照以上所讲的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自然能得到天下人人的欢心,那做父母的人,在生存的时候,就可安心享受他们儿女的孝养,去世以后,也就很欢欣的受用他们儿女的祭礼。照这样治理天下国家,造成和平气象,水、旱、风、火,病、虫、疠疫的灾害,不会在这个和乐的人间产生。战争流血盗匪猖獗的祸乱,也不会在这个和平社会里兴起了。从这里可以知道历代明德圣王以孝治天下国家的效果,是怎样的高明了。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抑之章这两句话,是说明一国的元首。有很大的道德行为,那四方万国的人,都被感化的心悦诚服,没有不顺从他的。由此可以证明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的优点,再没有比他更好的方法了。
推荐古诗: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书扇示门人、
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
洞仙歌(输赢成败)、
沁园春(孤馆灯青)、
家园小酌(满林春笋生无数)、
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
出城(雪下桂花稀)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