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书,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
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当尽其和乐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现出和悦的颜色,笑容承欢,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点不安的样子。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这临终一刹那,谨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备办一切。不但穿的、盖的、和棺材等物,尽力配备,还要悲痛哭泣,极尽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尽其思慕之心,庄严肃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项孝道,行的时候,必定出于至诚。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义了。”
为子女的要孝敬父母,不但要有以上的五致,还要有以下的三不。一、就是官位较高的人,就应当庄敬以待其部属,而不敢有一点骄傲自大之气。二、为人部属的小职员,就应当恭敬以事其长官,而不敢有一点悖乱不法的行为。三、在鄙俗的群众当中,要和平的相处,不敢和他们争斗。假若为长官的人,骄傲自大,则必招来危亡之祸。位居部属的人,悖乱不法,则必招来刑罚的处分。在鄙俗的群众中与人斗争,难免受到凶险的祸害。以上三项逆理行为,每一桩都有危身取祸,殃及父母的可能。父母常以儿女的危身取祸为忧,为儿女的,若不戒除以上的三项逆行,就是每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来养活他的父母,也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也不得谓之孝子。可见孝养父母,不在口腹之养,而贵在于保重自己的身体,方得为孝。
推荐古诗: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游南阳清泠泉、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滞雨、
别舍弟宗一、
洛桥晚望、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念奴娇(水天空阔)、
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